如果說疫情期間我學到了什麼,大概是「人的適應力很強」。從以往朝夕相處的夥伴,轉眼一年多不見;從朝九晚五進出公司的上班族,到居家工作、生活合而為一。
#適應新的常態
我甚至在期間換了一份工作,而新工作組內六個同事,只有直屬主管去過實體辦公室兩天(隨後疫情爆發,辦公室關閉至今)。其他人包含我自己,都是辦公室關閉後才遠端加入的,但工作幾個月下來,我們合作依然密切、生產力很高。最近公司調查疫情緩和後進辦公室的意願,投票結果是「一週兩天」遙遙領先,第二名是「一週一天」。
跑步訓練上,一年來也慢慢在降低強度、保持生活習慣之間取得平衡,我知道短期不會有全馬比賽,所以也不會用一樣的高規格自我要求。疫情減緩就練、變嚴重就關在家練徒手,上週三的 5000 公尺測驗,結果顯示我並沒有退步很多。
對我來說,關鍵在於及早認知這就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,而且可能在未來幾個月、甚至幾年都會是常態。人本能是排斥改變的,視為常態就比較不會抗拒,不會以「忍一忍就過了」來面對,如果忍一忍沒過呢?
—
#選擇資訊來源
另外一點對我有效的,對於資訊接收的來源,要有意識取得控制權,如果覺得一定會受到影響,那就適當保持距離(跟防疫一樣?)說個真實的例子,去年美國疫情失控、台灣狀況正好的時候,我曾經快兩個月沒上 facebook (有興趣的可以去搜尋我當時的發文狀況),原因是我覺得心情會受影響。
而那時我在幹嘛?工作、訓練、閱讀、每週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,其實就跟平常一樣。但就因為少了跟另一個環境的比較,反而比較能夠把注意力留給自己,不會常常因為其他人的新聞生氣或者憂鬱。
(如果你看到這裡想退追蹤了,老實說真的也沒關係,選擇對你好的就好)
—
目前狀況並不絕望,比起去年疫情方興未艾,大家都在瞎子摸象,現在疫苗已經在路上了。抗疫是一場超級馬拉松,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現在跑了有沒有一半,但要能保持生理跟心理的健康,早晚會跑完。
最後謝謝醫療及防疫人員的努力,一年多來真的辛苦了。